礦井上隅角瓦斯積聚的正確處理方式
在礦井生產過程中,由于采煤工作面的回風側,靠近回風巷上幫和采空區邊緣的三角地帶,因此該區域的通風不好,溫度、濕度也較高,容易積聚采空區和采面交匯釋放的瓦斯,形成渦流,造成瓦斯濃度過高,因而上隅角處一直是工作面防治瓦斯的重點區域。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到工作面上隅角非常容易形成瓦斯積聚,因此加強此處的瓦斯管理,就成為了礦井生產中防治瓦斯事故發生的重要方式。
那么,怎樣才能正確處理礦井上隅角瓦斯積聚,減少事故發生呢?
一、高位鉆孔抽采及上隅角埋管抽放
由于瓦斯的比重比空氣輕,常常會聚集在巷道頂部,采用高位鉆孔抽采及上隅角埋管抽放的方法可將采空區涌出的瓦斯隨管道抽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二、在采煤工作面上風道安裝風流引射器
由于高突礦井在采掘工作面上、下風道必須安裝壓風自救系統,因此在上風道臨近上隅角處安裝風流引射器,可直接處理上隅角瓦斯,這種方法適用于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大的情況。
三、可增大工作面風量
在保證工作面風速不超限的情況下,盡量向工作面供風,以用于沖淡和排出瓦斯。
四、采用回風上隅角氣囊充填技術
高瓦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封堵技術,是一項重要的瓦斯治理輔助措施,也是相對而言比較經濟實惠的治理措施。但同時它對用于封堵的材料也要求較高,因為如果封堵質量不好,會直接影響到上隅角瓦斯抽放效果,造成回風瓦斯濃度超限,嚴重影響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傳統方法是采用雙抗塑料袋裝煤,壘成一堵長8-10m 的“煤墻”,然后用黃泥抹縫,封堵上隅角瓦斯涌出,這種做法會造成工人勞動強度過大,同時對封堵材料的浪費也很嚴重,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針對傳統封堵技術的弊端,研究人員經過反復實驗,研發出了“氣囊充填”封堵技術。這項技術采用抗靜電、阻燃、膠質強力塑料涂覆布加工成氣囊,通過井下壓風充氣,幾個氣囊上下疊加后可形成一堵“氣囊墻”,同時沿上隅角切頂線布置單體支柱,將氣囊固定在夾道內,從而達到封堵采空區,防止瓦斯涌出的效果。
通過對3248工作面回采期間應用上隅角“氣囊充填”封堵技術追蹤考察發現,“氣囊充填”封堵技術可使上隅角瓦斯濃度控制在1.5%以下,回風瓦斯一般穩定在0.42%~0.53%,保證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與此同時,運用此項技術還大大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因傳統封堵技術而造成的煤炭資源浪費,解決了封堵材料費用過高的現狀,回收了資源,并有效避免了因煤炭丟棄而造成的采空區自燃起火的隱患。